17日,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纳米制造—产品规格—5—3部分:纳米储能—空白详细规范: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近期正式发布。这也是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领域首项国际标准。
据介绍,该国际标准首次构建了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的关键控制特性体系,明确了相应的测量方法,涵盖比容量、首次库伦效率、体积膨胀率等核心特性指标,填补了该领域的国际标准空白。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出更高要求,硅基负极材料凭借其理论比容量超过传统石墨材料十倍的显著优势,已成为新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核心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量为216万吨,中国作为该材料最大的生产国,全球市场占有率达98.5%。其中,以硅基负极材料为代表的新型负极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且随着电池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硅基负极材料的需求将持续提升。据预测,2025年全球硅基负极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该国际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为纳米硅基负极材料的生产提供指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加速全球材料研发、电池生产、终端应用等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的高效衔接与融合发展。(记者付丽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新华全媒头条丨中国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注入暖流
- 新华全媒+丨热浪中别只看普通气温,专家解析“湿球温度”
- 时光相册丨带你“穿越”回那个年代的暑假
- 新华每日电讯丨香溪流韵“情”绵长——昭君故里见闻
- 经济参考报丨经济韧性凸显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
- 生活观察丨无糖食品:甜蜜背后有隐忧
- 追光丨一届温网连夺两冠!这位27岁的中国姑娘太励志了
-
在这里,邂逅汉魏盛景
-
美国花旗参农的关税烦恼
推荐阅读:
新华全媒+丨我国超1.4亿台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完成适老化改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