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4日电(张昊哲)4月10-12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主题为“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会议期间,鹏辉能源研究院院长李纾黎博士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安全是储能行业的生命线,鹏辉能源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能推动储能行业的可持续和规模化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型化、高价值、低成本,这正是储能行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当前储能行业正加速迈向大型化电池时代,同时安全性是产业发展的绝对底线。”李纾黎说,鹏辉能源通过纳米盾技术、凝胶阻燃电解液方案以及最新研发的蜂巢碳冷技术等创新手段,构建起全方位安全屏障。从2011年推出首块储能电池到如今形成完整的安全技术矩阵,其技术团队对电池本质安全性有着深刻理解。
不断创新是储能企业发展的核心。李纾黎介绍,鹏辉能源深耕行业24年,通过长期积淀才形成今天固态电池、大圆柱电池、储能电池等多维技术布局,正是技术驱动型发展模式让鹏辉能源持续向好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面对钠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鹏辉能源展现出独特的技术视角。“钠电的优势不在成本,而在低温性能与资源可持续性。”李纾黎认为,钠电在-40℃低温环境下的放电能力及资源分布优势,使其在储能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鹏辉通过离子缓释技术与低比表技术的创新应用,已实现钠电产品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能,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技术范式。
“鹏辉始终在思考储能技术的脉搏是什么?这也是我们持续探索储能技术的核心命题。”展会现场,鹏辉能源携新一代风鹏系列大电芯600Ah+、590Ah亮相。李纾黎介绍,风鹏600Ah+大电芯正是通过鹏辉极致安全技术体系研发的,比如刚提到的纳米盾技术、凝胶阻燃电解液技术、蜂巢碳冷技术,持续守护电芯安全。同时,李纾黎介绍,我们对大电芯产品的设计并不是一刀切,而是着眼于客户需求和终端多样的应用环境,产品在常规版、高温版、低温版三大方向均有研发,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规模量产。
"储能行业的未来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耐力赛,而鹏辉已经做好了长跑准备。"李纾黎表示,从固态电池的研发突破到大圆柱电池的迭代更新,从钠离子电池的低温突破到安全技术的持续迭代,鹏辉能源不断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接下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继续探索储能技术的无限可能,守护储能安全。
【纠错】 【责任编辑:石海平】-
新华全媒头条丨新能源发展的甘肃实践:“风光”赋能产业崛起
- 新华全媒+丨西部戈壁起风歌 新疆“魔鬼风区”绿色发展见闻
- 新华视点丨江苏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 记者手记丨西辽河复苏背后的生态之变
- 特写丨八步沙林场通水记
- 新华每日电讯丨马良村里有“良匠”
- 追光丨跨越万里来中国,他们都怀有“大侠梦”
-
开平碉楼:演绎文明对话
-
微纪录丨强风下的“逆行者”
推荐阅读:
光影盛会——916第24届中国(胜芳)特色定制家具国际博览会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