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石油华北油田自主研发的“储热+光热一体化应用装置”在二连油田哈18-20X井成功实施,实现分布式储热和单井供热,提升了油井生产效率,标志着我国首个石油与天然气行业混凝土储热技术成功应用。投用后,预计单井年可节电10.35万千瓦时,清洁替代率达55.4%。
针对油田生产用热需求高的现状,储热技术是清洁替代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关键。“储热+光热”一体化应用装置由储热系统、集热系统、换热系统、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依托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采用“混凝土+石墨烯”固体储热技术,将不稳定的太阳能资源转化为稳定热源。其中,储热介质采用混凝土改性材料,导热介质为高温导热油,再加上多元复合的保温层隔热材料,组合形成的储热装置,不仅蓄热效率不低于90%、储热单元温度场分布均匀,而且每千瓦热量材料低于800元,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不易衰减等优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新华全媒头条丨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努力
- 新华视点丨逐梦在希望的田野上
- 新华全媒+丨这项超大型交通工程 攻克这些世界级技术难题
- 财经聚焦丨汽车回收拆解产业迈向千亿级市场规模
- 经济参考报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待完善
- 新华每日电讯丨江西:传统农业从“新”出发
- 全球连线丨“一滴汗”就能检测健康状况?
-
大红菌簪花,你觉得咋样?
-
楚歌的回响
推荐阅读:
从白云山下的“两口大锅”开始改革开放 广药集团冲刺世界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