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12部门联合发文加强环境资源审判技术保障

2025年08月15日 | 查看: 40319

在全国生态日即将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14日对外发布《关于加强执法司法工作协同 服务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加强对环境资源审判的专业技术保障。

“专门性事实查明一直是环境资源案件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环境资源审判的重要技术保障,环境损害评估鉴定尚存在周期长、费用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案件审理。

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与司法部、生态环境部等沟通协作,共同破解专门性事实查明难题。

12部门联合发文加强环境资源审判技术保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述负责人介绍了两方面具体举措:一方面,持续健全审判专业性辅助体系。人民法院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加强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建设,发挥专家辅助人制度作用,探索引入生态环境技术调查专家。

另一方面,推动完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制。2015年发布的《关于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纳入统一登记管理范围的通知》,将环境司法鉴定纳入统一登记管理范围。

截至2024年底,各地司法行政机关登记准入300余家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生态环境部向社会推荐了三批共42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

下一步,如何落实《意见》提出的加强对环境资源审判专业技术保障?上述负责人表示,一是积极配合司法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加强生态环境评估鉴定机构和专家队伍建设,完善评估鉴定标准规范,加强对生态环境损害评估鉴定的支持,切实解决环境资源案件鉴定难、鉴定贵、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二是健全环境资源专业技术人才共享机制。加强执法司法工作协同和法院内部跨区域协作,共享专家库等环境资源专业技术人才,就调查取证、因果关系、损害评估、修复措施及方案等专门性事实问题加大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力度。对损害事实简单、责任认定无争议、损害较小的案件,通过委托专家评估并综合案件情况作出认定,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

《意见》还明确,要加强数字赋能和信息化建设,推进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和情况通报,共享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执法司法信息数据。(记者代小佩)

【纠错】 【责任编辑:张昊哲】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新华全媒+丨一锯停十年,一林焕新生——吉林停伐转型记
      • 新华每日电讯丨在地球第三极看见万物共生
      • 追光丨常州大战镇江 谁的机会来了?
      • 秀我中国丨全国首家移动相声剧场在天津开“驶”了
      • 专栏丨还加沙一片没有炮火的天空
      • 全球瞭望丨半岛电视台评论员:加沙急需医疗救助
      • 60秒看雄安丨蓝绿交织生态美
      • “植物大熊猫”崖柏出山记

              推荐阅读:

              Harbor House新床品种草,一间卧室的初夏轻改造

              广东力争到2022年本科招中高职毕业生比例达30%

              广州花都扫黑除恶宣教基地揭牌

              我国已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

              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央企专业化整合迎新进展 14组项目集中签约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第1000亿件快件产生

              第六届进博会将全面线下举办

              中央汇金公司公告:买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财政部:今年四季度增加发行2023年国债1万亿元 作为特别国债管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