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零碳园区建设“开足马力”

2025年07月09日 | 查看: 43466

加快能源绿色转型,打造零碳示范样板——

零碳园区建设“开足马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年来,天津通过梯度培育智能工厂,加快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天津市累计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00个。图为联想天津零碳智造工厂笔记本生产线。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摄

  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零碳园区建设、以“单位能耗碳排放”作为评判零碳园区的核心指标、鼓励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零碳园区建设绘制出一幅清晰的“路线图”。

  8项任务统筹推进

  什么是零碳园区?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解释,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进一步达到“净零”条件的园区。

  当前,我国已进入实现碳达峰目标、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期。过去5年,“双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新能源消纳压力增大、高耗能行业深度降碳困难、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推广应用受限等挑战,亟待通过政策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实现“破局”。

  《通知》提出8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推动园区供热系统实现清洁低碳化。二是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推动园区建立健全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三是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鼓励园区加快自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布局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探索“以绿制绿”模式,支持高载能产业有序转移集聚。四是强化园区资源节约集约,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健全园区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加强各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五是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系统推进电力、热力、燃气、氢能、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完善园区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六是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支持园区探索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机制,围绕低碳零碳负碳先进适用技术打造示范应用场景。七是提升园区能碳管理能力,建设园区能碳管理平台,强化用能负荷监控、预测与调配能力。八是支持园区加强改革创新,支持政府、园区、园区企业、电网企业、能源综合服务商等各类主体参与零碳园区建设,探索新模式新机制。

  明确建设条件及“零碳”标准

  建设零碳园区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通知》明确,建设零碳园区需要满足四方面基本条件:一是建设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视情可拓展至近年来新建设的省级新兴产业园区或高新技术园区;二是建设范围可以是园区整体,也可以是有明确四至边界的“园中园”;三是园区应在能耗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计量、监测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四是园区应在3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环境事故或其他社会不良影响事件。

  如何评判“零碳”?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园区数量众多,各类园区体量规模、产业结构、用能特点差异较大,“零碳/近零碳”标准难以统一。

  《通知》创新提出“单位能耗碳排放”(即园区内每消费一吨标准煤的各类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作为评判零碳园区的核心指标,引导园区在保障企业发展和用能的前提下,通过努力使碳排放达到“近零”水平。除核心指标外,《通知》还设置了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园区企业产品单位能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余热余冷余压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5项引导性指标,从能源结构、循环经济、节约资源等方面提出要求。

  多举措保障建设零碳园区

  支持零碳园区建设,《通知》提出3方面支持举措。

  资金保障方面,将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零碳园区建设,鼓励各地区对零碳园区建设给予资金支持,鼓励政策性银行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中长期信贷支持。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用于零碳园区建设。

  服务保障方面,支持园区多渠道引入外部人才、技术和专业机构,服务企业节能降碳改造、碳排放核算管理、产品碳足迹认证等。

  要素保障方面,强化用能要素保障,在零碳园区范围内创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模式,探索实施区域审批或项目备案。加强新建园区、新能源电源、供电设施等用地用海要素保障。

  下一步,该如何具体推进落实?

  据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统筹推进零碳园区建设,按照“谋划一批、建设一批、运行一批”的总体安排,确定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名单,在试点探索、项目建设、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指导各地区推进工业园区低碳化改造,推动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建设零碳园区。国家能源局指导各地区加强零碳园区绿色能源供给体系建设和改革创新,推动园区供用能模式变革。

  建设零碳园区,将加快推动我国能源绿色转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适应绿色贸易规则。“要实现零碳,园区必须综合采取绿色电力直接供应、科学配置调节性资源、强化需求侧管理等多种方式,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这将为新能源供给消纳提供新模式新实践。”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当前碳排放要求正逐步融入国际贸易规则和供应链体系。零碳园区拥有可溯源能源供应系统和全流程碳足迹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大幅降低产品碳足迹、增强‘绿色竞争力’。”(记者 孔德晨)

【纠错】 【责任编辑:石海平】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第十批援藏和第五批援青工作纪实
      • 新华全媒+丨重温八十年前抗日沙场的激越旋律
      • 财经观察丨千亿规模市场!中国电竞产业链不断延伸
      • 经济参考报丨山东菏泽:从招商之变看发展之变
      • 新华每日电讯丨重塑生命,脑机接口的未来已来?
      • 专访丨中俄博览会对深化两国务实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 列国鉴丨特朗普“大而美”法案的冲击与影响
      • 一把伞,撑起百年浪漫
      • 一颗越南鲜椰的北上之旅

              推荐阅读:

              616胜芳国际家具博览会开幕在即,家具企业共襄盛举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新公寓”民宿托管装修一站式 轻松实现民宿梦

              源自慕思生而不凡,2021强势发力沙发市场 慕思+沙发,让幸福加倍,生活美学新体验

              王伟中主持深圳市委常委会 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傅华参观广东省网络安全博览会:共同构筑网络安全屏障

              北大荒集团秋收生产告捷 预计粮食总产超450亿斤

              国家外汇管理局:预计我国经常账户仍将保持合理规模顺差

              中国优化调整石墨物项临时出口管制措施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第1000亿件快件产生

              第六届进博会将全面线下举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