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中能建刘大为:我国氢能工程应用经验领先全球

2025年04月09日 | 查看: 53258

中能建刘大为:我国氢能工程应用经验领先全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网北京4月9日电(石海平)近日,2025中关村论坛中国北欧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论坛在北京举办。中能建氢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刘大为在会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氢能人发挥我们的特长,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快速转型、技术迭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氢能的工程应用方面,可以说我们的经验领先全球。”

  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直接制氢科研项目在青岛建成试运行、国内首个百千瓦SOEC电解水制氢侧线装置在中原油田示范运行、世界最大输量绿氢管道康保至曹妃甸氢气管道工程计划2026年底建成投运……最近4个月,我国氢能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在工程项目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据刘大为初步估计,到去年年底,我国有超过700个绿氢项目成功获批。“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国内第一桶绿氢早已生产出来,已建成的绿氢项目产能超过10万吨/年,中国能建的多个绿氢项目将于今年正式投产运营,而国外的项目还停留在PPT上、图纸上、规划上和中试平台上。”在他看来,我国正在通过工程技术的应用,逐渐形成氢能真正的突破,慢慢改变着生产生活,进而实现能源革命。

  氢能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对国内政策的创新驱动表示兴奋。

  他认为,不光是政策刺激和技术革新,还有市场化电价,都对氢能产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目前绿氢的成本中绿电成本约占70%,随着新能源电价市场化改革,新能源的电价越来越低廉,甚至在多地出现了负电价,这给氢能提供了一个真正能够进入千家万户、进入生产生活、进入工业应用、进入民间应用的契机。”

  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整合、技术迭代,取得技术进步,进一步降低氢能成本,提高氢能的安全性,加上对工业链的补足补齐,从而使得氢能能够成为像煤、汽油、天然气一样走进千家万户不可或缺的一种能源。我们将通过太阳能和风能获得取之不尽的绿氢,而价格将比煤制氢还要低廉。

  这种情形,原本在刘大为以前的想象中,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现在可能只要三五年。”

  氢能产业链涉及制、储、运、用等多个环节。“产业链的负荷不是由长板,而是由短板来决定的。”刘大为表示,中国能建正在积极推动上下游协同,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2024年11月26日,中国能建氢能研究院成立,围绕氢能全产业链,聚焦氢能产业卡脖子环节、工程项目增值创效环节、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工程项目急需技术“两环节两技术”,打造源网荷氢一体化、氢电耦合系统化、氢基化工绿色化、应用场景多元化、多能互补融合化的具有能建特色的国际一流氢能研究院。据刘大为介绍,研究院由6位院士领衔,同时在氢能技术链多向发力。

  刘大为表示,中能建目前正在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未来将内部依托氢能研究院、设计院等兄弟单位,外部与国内国际合作伙伴,形成一个长距离、跨洲际的全球氢能生产、储运和交易平台。

  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的平行论坛,中国北欧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论坛由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东城园管委会、中关村雍和航星科技园等承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绿色能源变革·创新驱动未来”,吸引了全球知名科学家、学者、企业家、投资人参加。

【纠错】 【责任编辑:刘佳】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写在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
      • 新华全媒+丨农业强国怎么干?“施工图”来了!
      • 新华视点丨机器人养老时代要来了吗?
      • 记者手记丨送别陆道培
      • 新华每日电讯丨在黄河与海洋碰撞处聆听和谐共生交响曲
      • 专访丨美国贸易政策拖累全球增长 损害自身经济
      • 热点问答丨美伊重启高层谈判,前景如何
      • 俄罗斯姑娘乐享“中式”生活
      • 光影课丨手机怎么拍人像

              推荐阅读:

              中国移动联合多家央企重磅发布“九天·众擎基座大模型”

              新冠美:做“最美空间的营造师”

              从同质化中找不同,胜芳家具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大”不一样的泛家居国际商业综合体——中国胜芳全球特色家具国际博览中心实访

              乱花渐欲迷人眼,总有一款家具适合你——23届胜芳国际家具展前瞻

              傅华参观广东省网络安全博览会:共同构筑网络安全屏障

              共建“一带一路”的中煤印迹

              中秋节临近 本土月饼热销

              国家统计局: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中国石油深耕“一带一路”十年 绿色能源点亮丝绸之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