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地下深处甲醇“身世之谜”破解

2025年02月06日 | 查看: 68448

  地球深处,没有阳光也没有氧气,微生物却在这种极端环境中顽强生存,并默默推动着地球碳素循环,持续产生甲烷这种绿色能源。最近研究发现,地下深部生物圈广泛分布着吃“甲醇”产甲烷的古菌。但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甲醇从何而来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近日,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刊文,来自我国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承磊团队与日本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种合作共赢的菌群互作模式,为解答这一谜题提供了新的线索。

  我国科学家前期从地下油藏先后分离获得了厌氧细菌新科物种嗜甲酸赵氏杆菌,以及吃甲醇产甲烷的厌氧古菌新科物种胜利甲烷嗜热微球菌。

  “嗜甲酸赵氏杆菌是一位‘酿假酒大师’,通过一种全新的途径,巧妙地将甲酸‘酿造’成甲醇。这位大师虽会酿酒却不胜酒力,随着甲醇的积累,整个酿造过程会逐步停滞。胜利甲烷嗜热微球菌虽不会酿酒,却是专门吃甲醇的‘醉翁’,它的出现,不仅协助嗜甲酸赵氏杆菌持续酿‘甲酸’产‘甲醇’,解决了甲醇累积的问题,还将甲醇转化为甲烷,持续生成天然气。”承磊说。

地下深处甲醇“身世之谜”破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前,细菌和古菌互作产甲烷(被称为“互营代谢”)主要依赖于微生物之间的氢气、甲酸或电子传递,而此次发现的种间甲醇转移是一种新的菌群互作产甲烷模式。此外,嗜甲酸赵氏杆菌通过全新的甘氨酸—丝氨酸循环介导的代谢途径产生甲醇,也是首次在微生物细胞内发现。

  “这种转化过程面临的热力学限制,通过与产甲烷菌胜利甲烷嗜热微球菌的合作得以克服。本项研究不仅丰富了深部生物圈的碳循环认知,为地下甲基化合物的生物来源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未来开发‘地下沼气工程’和碳减排新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承磊说。(记者马爱平)

【纠错】 【责任编辑:刘佳】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世界在春节中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 新华全媒+丨车站里懂4门外语的“翻译官”,有多有用?
      • 时光相册丨我们的春节·欢天喜地闹社火!
      • 全球新春走笔丨在莫斯科寻找春节关键词
      • 全球连线丨跨越国界的中国年:南美女婿民俗“寻味记”
      • 追光丨这个寒假,独龙族少年第一次拿到了举重奖牌
      • 秀我中国丨在长江索道上换个视角看重庆
      • 光影间的乡村新篇
      • 微纪录片丨边关守岁人

              推荐阅读:

              苹果、短纤、纯碱等6个期权品种今天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

              沪深北交易所将正式启动企业债券受理审核等工作

              “新三样”领跑 广交会共享新能源“出海”商机

              中国优化调整石墨物项临时出口管制措施

              新华全媒+丨我国跨境电商贸易伙伴已覆盖全球

              中国煤科:数智赋能 科技引领 全面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万亿增发国债将加快落实项目建设

              从“三季报”看经济韧性和活力

              农村电商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汽车市场热度延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