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新方法制备出大面积长效稳定钙钛矿电池

2024年07月29日 | 查看: 63279

  7月27日,记者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郭万林团队,采用全新的基于气相的钙钛矿处理方法,制备出光电转化效率超过18%、超过200平方厘米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同时,该电池可以持续运行寿命超过4万小时,等效户外运行寿命超25年,刷新世界纪录。这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走向应用提供了新策略。相关论文近日刊发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新方法突破了以往液相法难以均匀制备大面积钙钛矿电池器件的局限,显著提升了钙钛矿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论文的第一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晓明解释说:“基于液相的钙钛矿电池处理方法,虽然能显著提升小面积电池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但在制备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时,钝化剂和钙钛矿薄膜反应速度不均,导致薄膜钝化效果不佳。”

  如何在保持较高光电转化效率的前提下,得到大面积长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便成为重大技术挑战。此次研究中,郭万林团队开创性地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基于气相的处理方法——气相氟蒸汽处理方法。

新方法制备出大面积长效稳定钙钛矿电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气相氟化处理让氟化氢在空气中均匀地分布,与钙钛矿薄膜进行反应,形成稳固的化学键,抑制薄膜缺陷的形成,并锚定薄膜表面附近的阴离子。”郭万林介绍,与传统的液相处理方法相比,氟蒸汽处理让钙钛矿薄膜更均匀地被钝化,从而使薄膜大面积均匀地展现出长的光致发光寿命,同时显著减少了诱发材料降解的缺陷源。

  郭万林表示,该研究为制备满足商业化要求的太阳能模组和器件打下了基础,加快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化应用的进程。(记者金凤)

【纠错】 【责任编辑:刘佳】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北京中轴线承古拓今谱新曲
      • 新华全媒+丨法国小哥漫步桂林:这里让我深深着迷
      • 新华视点丨“唤醒”沉睡的盐碱地
      • 新华每日电讯丨从广西入境游人数大幅增长看“来华游”热潮
      • 经济参考报丨商河:农村“沉睡资源”变富民增收“金饭碗”
      • 追光丨40年前夺得中国奥运首金的许海峰,写下这篇日记
      • 星空有约丨30日至31日上演五天体“同框”
      • Vlog|南博会里有哪些“色系”
      • 赏湿地画卷 观鸟类精灵

              推荐阅读:

              第134届广交会规模再创新高——外贸积极因素不断积蓄

              从白云山下的“两口大锅”开始改革开放 广药集团冲刺世界500强

              深圳市光明区揭牌成立 将建世界一流科学城

              精品力作展岭南风采 文艺粤军向高峰迈进

              省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 加快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医联体建设

              财政部将在香港增发160亿元人民币国债

              加强网络销售特殊食品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规

              报告显示:金融系统将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解决信息不对称痛点 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上线

              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