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日前启运——“海葵一号”助力油气开发挺进深水

2024年05月20日 | 查看: 71160
 

“海葵一号”从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离港启运。张进刚摄(人民视觉)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日前启运——“海葵一号”助力油气开发挺进深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月12日凌晨5点多,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一个红蓝配色的“大碗”迎着晨光,离港启运。此刻,几公里外,我国最大的半潜工程船“新光华号”正“翘首以盼”,等待“大碗”的到来。

  “大碗”名叫“海葵一号”,是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该装置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被网友们昵称为“超级能源碗”,也是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上油气加工厂。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日前启运——“海葵一号”助力油气开发挺进深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离港前,记者走进“大碗”,国之重器切实可感。

  “碗”有多大?“‘碗口’直径超90米,300人围起来才能环抱一圈,最高处61米。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总重约3.7万吨,最大排水量10万吨。”中国海油海油工程“海葵一号”加工设计经理陈品介绍。

  “碗”里有啥?“碗”内有41个独立舱室,大小不一,功能各异,分别承担压载、储油等不同任务。“碗”上共装载电气、动力等八大功能模块,集成713台关键设备,电缆总长可绕北京五环路5圈还多。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日前启运——“海葵一号”助力油气开发挺进深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碗”有多强?它的最大储油量达6万立方米,每天能处理近6000立方米原油,可供90万辆小汽车使用。设计寿命30年,可连续运行15年不回坞。

  以往,海上油气加工厂多设计为船型结构。“海葵一号”为何设计为碗状?“相较传统的船型,圆筒结构钢材用量少、整体稳定性好,能更好抵御深水油气开采所面临的复杂海况。”中国海油海油工程流花油田总包项目经理舒伟介绍。

  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因集成程度高、建造难度大,被誉为海洋工程领域“皇冠上的明珠”,而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则被业界看作是“明珠中的明珠”。

  “圆筒型船体均为异形分段,各分段之间重量重心、安装精度相互制约,建造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精度控制。”舒伟说,“90多米直径的船体,合拢后主尺度公差必须控制在25毫米以内,仅有一枚1元硬币的大小。”

  创新采用高精度坐标控制网、三维模拟搭载等数字化先进技术,项目团队搭建了精度“全覆盖天网”系统,全天候、无死角对各分段进行实时位置监控,实现船体合拢一次就位成功率100%,精度控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大碗”正运往位于南海的我国首个深水油田流花油田,将与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共同服役。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流花油田开发项目副总经理张宁介绍,“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深水导管架平台”的联合开发模式,可大幅提高采收率,将油田生产寿命延长近30年,开发成本则降低近10亿元,为我国深水油气田经济高效开发提供新选择。(记者侯琳良 李蕊)

【纠错】 【责任编辑:张昊哲】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一脉承古今 文华耀东方
      • 新华视点丨老国企向“新”而行 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 新华全媒+丨身骨易碎 傲骨不屈 “瓷娃娃”笑迎研路新生活
      • 香港故事|穿越百年时光 看见岭南文脉
      • 思客丨卫星带你看徐霞客笔下的中国山水美景
      • 追光丨无声饭店“拯救”冠军弟弟
      • 秀我中国丨专访于适 :我与“巴太”的不解之缘
      • 走进大运河非遗展示馆
      • 黑暗中同奏生命之音

              推荐阅读:

              智慧科技赋能,胜芳家具展引领数字展会新趋势

              源自慕思生而不凡,2021强势发力沙发市场 慕思+沙发,让幸福加倍,生活美学新体验

              村民联名揭发“村霸”恶行

              广东首个乡村旅游季启动

              李玉妹主持召开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

              共建“一带一路”的中煤印迹

              广东政务服务网20日上线运行 政务服务将全覆盖

              湛江坡头交警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中秋国庆节前安全排查

              三明尤溪:启用馈线自动化技术 电网实现“秒级自愈”

              这些优势企业缘何落户东北小城?——黑龙江甘南县域经济发展一线观察

              关键词: